企业决定开发一款小程序或APP,本是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。但若选错了开发伙伴,不仅浪费金钱和时间,更可能错过市场机遇,甚至让项目彻底失败。
根据我们多年行业经验,为您总结了选择开发公司时必须绕开的5个大坑,助您做出明智决策。
坑点描述: 一些公司以“超低价”、“白菜价”作为诱饵吸引您签单。但在开发过程中,会以“这个功能原来没包含”、“这个需求是额外的”为由,不断要求增加预算。最终总价可能是最初报价的3-5倍,让您骑虎难下。
避坑策略:
相信市场规律: 软件开发是人力密集型工作,一分钱一分货是铁律。远低于市场的报价,必然在质量、工时或后续服务上打了折扣。
要求明细报价: 要求对方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功能清单和报价明细,明确项目范围边界。书面写明“除此之外无任何额外费用”。
选择闭口合同: 尽可能在需求明确的基础上,签订总价固定的“闭口合同”,避免无限度的增项。
坑点描述: 有些公司销售口若悬河,吹得天花乱坠,但实际技术团队能力堪忧。您可能被华丽的PPT和话术所迷惑,却忽略了他们到底有没有做出过像样的产品。
避坑策略:
坚持查看案例: 不仅要看他们精心准备的几个案例,更要随机要求查看更多过往案例。并亲自下载、使用一下,感受其流畅度、UI设计和功能完整性。
要求技术沟通: 在签约前,要求与未来的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进行直接沟通。一个靠谱的技术PM比十个销售都更能说明问题。
询问技术栈: 了解他们计划采用的技术方案(如前端用React Native还是Flutter?后端用Java还是Go?),评估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可维护性。
坑点描述: 这是最致命的坑!您付了全款,却可能拿不到项目的完整源代码和知识产权。后期你想迭代、维护、或者更换开发商时,会发现一切从头开始,被原公司彻底“绑架”。
避坑策略:
合同明确条款: 必须在开发合同中白纸黑字地写明:“项目完成后,全部源代码、设计原稿、相关文档的知识产权归客户(甲方)所有。”
验收即交付: 明确项目验收合格后,对方需以何种形式(如Git仓库权限)交付全部源代码及相关资料。
拒绝“saas模式”混淆: 如果对方以“平台化”、“SAAS”模式为您开发,要问清您是否拥有独立部署和二次开发的权利。
坑点描述: 项目上线只是开始,而非结束。很多公司前期热情,后期冷漠。产品上线后出现bug无人修复,服务器宕机无人处理,小小的修改需求却报价天价。
避坑策略:
明确售后条款: 在合同中单独明确售后维护期(通常至少3-12个月)、维护范围(如:bug修复、服务器基础运维、兼容性调整等)、响应时间(如:紧急问题2小时内响应)。
询问收费模式: 了解免费维护期过后,技术支持和迭代开发的收费标准是什么,是按人天计算还是按年付服务费。
考察公司稳定性: 选择成立时间较长、团队稳定的公司,避免选择“皮包公司”或游击队,确保一两年后还能找到人。
坑点描述: 开发过程黑盒操作,您不知道进度,无法及时反馈意见。直到最终演示时,才发现产品与预期大相径庭,此时修改成本极高。
避坑策略:
要求项目经理: 确认对方是否会指派专属的项目经理作为您的唯一接口人,负责需求沟通、进度汇报和问题协调。
明确汇报机制: 约定好定期的进度汇报周期(如:每周一次电话会议)、以及使用何种协作工具(如:TAPD、Jira、禅道)来透明化项目管理。
分阶段验收付款: 采用分阶段付款(如:首付30%、原型确认30%、测试上线30%、尾款10%),并与每个阶段的可交付成果挂钩,牢牢掌控项目主动权。
总结:
选择开发公司,本质上是选择一位长期的技术合伙人。他不仅要把产品“做出来”,更要帮您“用得好”、“走得远”。
切记: 不要仅凭一份PPT或一份报价单就做出决定。花时间进行深度考察、与技术团队沟通、仔细审核合同条款,这些前期投入的精力,将为您后续省下巨大的成本和不必要的麻烦。
希望这份指南能助您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,让您的项目成功启航!